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作为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国内外青睐,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煤和石油都少得多
[1]。我国也无法摆脱对天然气的需求,需要大量建设LNG接收站,而LNG装卸系统(以下简称“装卸系统”)是安装在接收站的重要设备,LNG卸料臂(以下简称“卸料臂”)和液压系统是装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于LNG专用码头,分为液相臂和气相臂,分别通过与LNG船上的法兰相连来实现卸料
[2]。
目前,以德国SVT、法国FMC和日本NIIGATA所领衔的国外主流生产厂商所生产的卸料臂鲜有具备自动对接功能
[3-4],从而造成了在对接过程中需要操作员拿着操作手柄进行复杂的操作,并且海面往往不是绝对的风平浪静,由于海面的波浪,造成船的微小晃动,船上的法兰也将会有微小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员在操作手柄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法兰的移动实时进行调整,操作复杂度进一步加大,不仅导致了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因为操作员的误操作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在全球首台拥有自动对接功能的卸料臂在天津成功完成自动对接这一坚实基础上,研究移动目标法兰在小扰动情况下实现实时跟踪,可以极大简化操作员的对接操作复杂度,提高对接效率,意义重大。
卸料臂的自动对接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旋转关节这一机械结构的控制(以下简称“关节控制”)上,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当前实际角度与当前期望角度相等,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在自动控制方面,通常有三个评价指标,分别是调节时间、超调量和稳态误差
[5]。调节时间是指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系统由初始状态到进入稳态所经历的时间,一般用来衡量系统的响应快慢;超调量是指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系统最大值超过稳态值的百分比,一般用来衡量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是指系统达到稳态后离目标值的偏差,一般用来衡量系统的准确性。在关节控制中,若调节时间过长,则会因为响应过于滞后而导致跟踪失败,若超调量过大,则会导致末端运动变化过于剧烈而偏离既定的路线,严重的会造成安全事故,若稳态误差过大,则会使得与期望位置产生偏差,无法实现对接。本文在现有算法能够实现稳态误差为零的基础上,将缩短调节时间和减小超调量作为关节控制优化的目标。文献[
6]在对卸料臂和液压系统分别建立其各自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D控制算法,在仿真中达到了调节时间、超调量和稳态误差较小的良好性能。然而,实际的卸料臂大多由绳轮带动的液压伺服控制,由于液压系统以及卸料臂本身的绳子收缩所带来的时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卸料臂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
[7],采用诸如PD控制等线性控制算法已经无法适应控制需求,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进行关节控制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