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能力解析的体系贡献率评估设计
2 体系贡献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 基于性能-功能-能力聚合的体系贡献率计算评估
3.1 性能-功能-能力聚合模型
3.1.1 性能层-功能层聚合
A空地导=K导××××
A箭=××××
E雷达=××P0×K探
E光电=ln((D电视探测距离/)(D电视识别距离/)+(D红外探测距离/)(D红外识别距离/)+(D激光探测距离/)(D激光照射距离/))
B飞行机动=
X隐蔽=
S=
D装甲=
W告警=1+
W干扰=1+
3.1.2 功能层-能力层聚合
TL =f(R1,R2,…,Rl)=
k(w1+w2+…+wl)
TO =f=k
A对地攻击=A导+A箭
E侦察探测=E雷达+E光电+E目视
D防护=D装甲×X隐蔽
W威胁预警=W告警×W干扰
3.2 体系贡献率评估模型
3.2.1 能力指标聚合
=g(,,,…,;wi1,wi2,wi3,…,wim)
=wij
=t(,,,…,;wi1,wi2,wi3,…,wim)
=
=f(,,,…,;w1,w2,w3,…,wn)
C空中火力突击=[ln(E侦察监视+1)×η+ln(B机动能力+1)+ln(A火力打击+1)]×C战场生存
E侦察监视=ln+E目标监视
A火力打击=ln
C战场生存=D抗坠防护+W威胁预警
3.2.2 体系贡献率计算
C=×100%
4 仿真评估验证
4.1 验证方案设计
4.2 基于能力解析的体系贡献率评估
表1 计算评估结果Tab.1 Result of computational evaluation |
能力指标体系 | 空中火力突击场景 | A型武装直升机 体系贡献率 | ||
---|---|---|---|---|
新装备体系 | 原装备体系 | |||
一级能力指标 | 空中火力突击能力 | 8.41 | 7.60 | |
二级能力指标 | 侦察监视能力 | 3.55 | 2.68 | |
机动能力 | 2.53 | 2.53 | 10.66% | |
火力打击能力 | 6.58 | 6.58 | ||
战场生存力 | 1.65 | 1.56 |
4.3 基于仿真的体系贡献率评估
表2 评估指标的选择Tab.2 Evaluation index selection |
序号 | 场景 | 体系能力指标 | 任务完成程度指标 |
---|---|---|---|
1 | 空中火力突击 作战任务 | 侦察发现率、识别正确率、发现用时、打击用时、命中率、毁伤率、生存时间、生存率 | 任务完成时间、 任务完成度 |
表3 仿真评估结果Tab.3 Simulation evaluation result |
指标 | 空中火力突击场景 | 体系贡 献率 | ||
---|---|---|---|---|
新装备体系 | 原装备体系 | |||
任务完成 程度指标 | 任务完成时间 | 100 min | 100 min | 11.36% |
任务完成度 | 90.48% | 81.25% | ||
侦察发现率 | 100.0% | 100.0% | ||
识别正确率 | 86.0% | 76.0% | ||
火力打击 能力 | 发现用时 | 45 min | 50.1 min | |
打击用时 | 65.6 min | 65.2 min | 9.88% | |
毁伤率 | 92.5% | 77.5% | ||
命中率 | 95.24% | 82.3% | ||
生存时间 | 96.4 min | 95.8 min | ||
生存率 | 100% | 100% |
4.4 体系贡献率验证比较
表4 体系贡献率值验证比较Tab.4 Contribution rate value verification comparison |
能力解析评估法 | 仿真评估法 (作战能力指标) | 仿真评估法 (任务完成度指标) |
---|---|---|
10.66% | 9.88% | 11.36% |
偏差率 | 7.89% | 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