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目标跟踪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议题
[1⇓⇓⇓-5]。机动检测是目标机动跟踪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根据目标运动模式的变化,实时检测目标机动的起始和终止时刻,以自适应地切换跟踪滤波器。一般情况下,自适应跟踪滤波器使用两种滤波器:一种是窄带滤波器,适合于一般情况下的高精度跟踪;一种是宽带滤波器,以有效地跟踪机动目标。机动检测技术大多可归结为二元假设检验问题,即统计量的检测。
目前,机动检测主要有两类统计量检测方法:基于χ
2统计量的检测和基于似然函数比的检测。基于χ
2统计量的检测方法,按照检测变量划分,可分为量测残差检测(Measurement Residual,MR)和输入量估计检测(Input Estimation,IE);基于似然函数比的检测方法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即使用Shiryaev似然函数的序贯检测方法
[6-7],而后改进为广义似然函数比检测(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GLR)
[4,8]和边际似然比检测(Marginalized Probability Ratio,MLR)
[9]的方法。由于IMM(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使用似然函数来计算更新每一模型发生的概率,因此IMM机动检测也是一种似然比检测方法
[10-11]。
基于χ
2统计量的检验一般针对输入或者量测的残差统计量同先验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完成机动检测。一般情况下,目标运动方程中过程噪声的二阶矩很难给出准确的估计,因而阈值很难先验设定
[12];同时,在滤波过程中,一般将目标机动认为是随机噪声,当目标机动时,运动方程的过程噪声
ω增加,因而
Q增加,从而滤波残差
S也显著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滤波残差的
Q效应。如果在系统过程噪声和机动水平完全未知的条件下,阈值的选取对于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影响较大。
笔者认为似然函数比使用比例的方法突出了假设检验的相对性,对于过程噪声和机动水平未知的情况下,机动检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同时,序贯检测方法与使用滑窗或者累积统计量的检测方法相比,仅使用“当前”的状态估计和预测信息进行似然函数计算,可以有效避免先前非机动统计对当前统计量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克服累积统计的记忆性延时。因而基于似然函数比的机动检测方法比基于χ2统计量的硬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精确度,使用序贯检测的方法相较于滑窗检测方法一般会有较低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