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刊     军事装备类重点期刊
理论研究

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 朱闽 ,
  • 杨清文
展开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朱 闽(1995—),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军事装备保障。

杨清文(1966—),男,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

Copy editor: 许韦韦

收稿日期: 2020-04-24

  要求修回日期: 2020-05-21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5-07

版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in Battle Equipment In-service Assessment Indicators System

  • ZHU Min ,
  • YANG Qing-wen
Expand
  • Army Artillery and Air Defense Academy, Hefei 230031, China

Received date: 2020-04-24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5-21

  Online published: 2022-05-07

Copyright

Copyright reserved © 2022

摘要

装备在役考核是一项全新的装备试验类型,研究其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对于提高装备在役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陆军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改进优序图法赋值和赋值差异修正相结合的指标权重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该方法可行,分析结果可信,得出了各级指标的影响关系。

本文引用格式

朱闽 , 杨清文 . 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0 , 42(5) : 55 -59 .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20.05.011

Abstract

Equipment in-service assessment is a brand-new equipment test type. Studying its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and evalu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quipment in-service services.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he army’s main battle equipment in-service assessment indicators system is studied, and an indicators weight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improved precedence-chart method assignment and assignment difference correction is established.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is credible, and the influence relationship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is obtained.

为加强装备试验鉴定工作,我军在装备试验工作中新增一个类型,即装备在役考核[1],它是指在装备列装服役期间,为检验装备持续满足部队作战使用与保障要求程度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鉴定活动,一般依托列装部队、相关院校结合正常战备训练、联合演训及教学等任务组织实施,其目的是掌握部队装备使用、保障、维修情况,验证装备作战与保障效能,发现问题缺陷,考核部队适编性和服役期经济性,以及部分在性能试验和作战试验阶段难以考核的指标等。通过全面系统的在役考核,解决装备“好用”问题,不断提高装备适配性。装备在役考核一经提出,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2,3,4,5,6,7,8],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多为装备整体,没有考虑不同类型的装备对象;评价方法定性描述多,主观因素多,多评价方法融合少。借鉴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构建指南,并根据相关文献,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探讨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改进优序图法进行赋权,进而量化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陆军主战装备特点,陆军主战装备在役考核应当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装备部队适用性,即装备满足部队日常训练使用及维修的程度;二是装备质量稳定性,即装备列装部队的各方面质量特性是否得到保证;三是装备服役期经济性,即装备是否用得起,费效比是否合理;四是装备适编性,即装备编配是否与部队现行编制相适应的问题;五是装备适配性,即装备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六是供应保障效能,即物资供应、装备保障是否满足装备需求。由影响因素初步形成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并形成问卷调查表。
装备在役考核作为新的装备试验类型,初期评估指标主要依赖专家经验进行构建,后续随着理论研究深入再不断迭代更新,因此优序图法进行指标体系构建是可行的,但此方法受评价专家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选取对主战装备熟悉的研究、使用和保障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评价。
调查对象选取了10名来自装备研究、使用、管理和保障单位人员,其中装备研究人员4名,主要为从事陆军主战装备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装备使用人员2名,为装备使用部(分)队营、连主官;装备管理人员2名,为装备机关工作领导1人、参谋1人;装备保障人员2名,为装备保障部(分)队连、排主官。组织三轮专家咨询,通过收集、反馈相关意见,最终达成一致。专家普遍认为,平均寿命周期费用难以衡量,对于新编装备由于没有达到报废时间,数据收集存在困难,选择删除。而维修周期年平均费用只表示费用,具体经济效能没有指标表征,可用使用维修费效比指标代替,同时增加标准经费满足度指标。
根据咨询专家的意见并进行数据分析,选取部队适用性、装备质量稳定性、服役期经济性、装备适编性、装备适配性和供保适应性6个要素为一级指标,分别用35个具体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具体指标主要分为两类,即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对定性指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如维修人员满意度、保障资源适应性等指标,对定量指标主要通过装备日常使用数据及在役考核、联演联训等时机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部分定量指标计算方法在指标体系构建指南及相关文献中已给出,不再赘述,如平均修复时间、使用可用度等指标。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评估指标体系

2 评价模型建立

2.1 模型描述

指标体系的赋权分析方法较多,各有特点。优序图法通过优序图进行打分,操作简单,还可通过优序图互补进行权重检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9,10,11]。但是优序图法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用1或0不能完全表达,如P1P2重要,P2P3重要,而P1P3就应更为重要,若采用1或0表达,就不能准确表达P1P3关系;二是随着指标数量增多易出现判断失误或逻辑失准,并且多指标两两判断容易给专家增加判断难度;三是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评判易存在不一致性或分歧,导致指标权重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增大[12]
这里通过对优序图改进以提高方法的可信性。一是改进专家咨询评价方法,变两两比较为依据经验对指标进行重要度排序;二是引入专家评价分歧度概念,修正评价分歧对指标影响。
已知:评价指标为n个,参与评价的专家有m位,指标的赋值规则为按重要性从1到n进行指标排序,越重要赋值越大,最大为n,最小为1。
假设:某位专家p对某个指标i的赋值为xpi(p=1,2,…,m;i=1,2,…n)则专家p对指标体系的赋值向量为X(p)=[xp1,xp2,…,xpn],不同专家对某个指标i的赋值向量为X(i)=[x1i,x2i,…,xmi]T
定义1:专家评价分歧度是指多位专家对某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专家评价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用dpq表示某位专家p与另一位专家q之间的评价分歧度,使用两专家赋值向量欧氏距离来度量,则:
d pq = d ( X ( p ) , X ( q ) ) = [ i = 1 n ( x pi - x qi ) 2 ] 1 / 2
其中dpp=0;dpq=dqp≥0;dpq越小说明两专家分歧越小,即一致性越高,当dpq为0时即两专家判断完全一致。
定义2:专家的总评价分歧度是指某位专家与其他所有专家的分歧度之和,用dp表示某位专家p的总评价分歧度,则:

dp= j = 1 mdpj

定义3:专家评价分歧权重系数是指因专家的总评价分歧导致的专家赋值权威性变化,使用总评价分歧度倒数比重进行计算,评价分歧权重系数向量为λ=[λ1,λ2,…,λm],其中某位专家p的权重系数为λp,若dp=0,则λp=1/m;若不为0,则

λp=(1/dp)/ j = 1 m(1/dj)

其评价步骤如下:
Step1:制作专家判断重要程度咨询表并选定专家发放;
Step2:收集专家咨询表,得出专家赋值向量X;
Step3:计算每两位专家之间的评价分歧度;
Step4:计算每位专家的总评价分歧度;
Step5:计算每位专家的评价分歧权重系数;
Step6:使用专家分歧权重系数修正赋值向量,其中某位专家p的修正后赋值向量为
Y(p)=[yp1,yp2,…,ypn]=λp×X(p)
Step7:利用赋值向量计算指标间相对重要度,指标自身不做计算,则某指标f相对某指标g的相对重要度为
Zfg= j = 1 mxjf+ j = 1 mxjg,(f,g=1,2,…,n;fg)
Step8:根据指标相对重要度使用优序图基本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则W=[w1,w2,…,wn],其中某指标i的权重为wi= k = 1 , k i nZik/ f = 1 n g = 1 , g f nZfg,(i=1,2,…,n)。

2.2 模型验证

邀请10位专家,分别采用优序图法和所建模型评价要求,对陆军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中6个一级指标进行打分或排序,相关结果如表123所示。
表1 优序图法一级指标优序度评分表
P1 P2 P3 P4 P5 P6
P1 - 8 8 8 8 9
P2 2 - 8 6 8 9
P3 2 2 - 2 1 3
P4 2 4 8 - 7 9
P5 2 2 9 3 - 8
P6 1 1 7 1 2 -
表2 优序图法一级指标权重
指标 P1 P2 P3 P4 P5 P6
权重 0.273 3 0.22 0.066 7 0.2 0.16 0.08
表3 引入专家分歧一级指标权重
指标 P1 P2 P3 P4 P5 P6
权重 0.216 5 0.199 8 0.100 4 0.187 7 0.169 8 0.125 8
分析上表可知,该改进方法并未改变权重排序,但对权重数值有影响,说明该改进方法是可行的;通过专家反馈,一致认为该改进方法提高了专家咨询效率,提高了指标权重客观性和准确性。

3 算例

根据10位专家对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评价表,采用模型进行计算。经计算,可得各一级、二级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在役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分布
目标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名 权重 指标名 权重









部队适用性P1 0.216 5 使用可用度K1 0.155
平均完好率K2 0.137 6
平均修复时间K3 0.112 1
基层级修复率K4 0.142 5
维修人员满意度K5 0.097 9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K6 0.112 3
平均致命性故障间隔时间K7 0.093 4
服役期装备可靠度K8 0.149 1
质量稳定性P2 0.199 8 通用质量特性差异率K9 0.261 5
专用质量特性差异率K10 0.298 4
通用质量特性变化率K11 0.258 3
专用质量特性变化率K12 0.181 8
服役期经济性P3 0.100 4 使用维修费效比K13 0.333 4
服役期平均保障费用K14 0.368 3
标准经费满足度K15 0.298 3
装备适编性P4 0.187 7 作战方向适应性K16 0.174 5
作战地域适应性K17 0.187 6
装备数量满足度K18 0.194 6
人员数量适应性K19 0.139 2
专业岗位适应性K20 0.178 1
技术等级适应性K21 0.126 1
装备适配性P5 0.169 8 自行机动同步性K22 0.128 3
运输机动同步性K23 0.127 9
火力范围协同性K24 0.144 5
打击目标协同性K25 0.152 8
毁伤能力协同性K26 0.149 9
与上级信息通联性K27 0.124 7
与友邻信息通联性K28 0.086 9
与下级信息通联性K29 0.085 1
供保适应性P6 0.125 8 使用保障适应性K30 0.205 4
保障资源适应性K31 0.186 8
作战与抢救抢修协调性K32 0.164 9
作战与弹药输送协调性K33 0.159 8
作战与油料供应协调性K34 0.124 4
作战与信息安全协调性K35 0.158 7
通过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分析:一是在陆军主战装备在役性能影响主要因素中,根据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部队适用性、质量稳定性、装备适编性、装备适配性、供保适应性、服役期经济性,其中,部队适用性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是在二级指标中,专用质量特性差异率影响最为重要,这也反映了在装备在役考核时重点关注列装时装备专用质量变化。指标体系构建是为了对装备在役性能做评估,根本目的是为了装备战斗力形成。需要从指标体系及权重中分析出装备在役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反馈到装备设计研发层面进行重点关注。
综上,为做好装备在役考核工作及将考核作用发挥到实处,在接下来工作中,应做到:
一是建立健全问题反馈与整改机制,在役考核是形式,装备战斗力是灵魂,在役考核的落脚点是装备问题与缺陷的整改与改进,这些工作涉及装备使用部队、研发部门、生产厂家等多个单位,亟须问题反馈与整改机制对各单位责任进行划分,对问题整改进行督促,保证考核结果发挥作用。
二是加快配套手段建设,在役考核是一项大工程,但目前配套手段缺失严重,尤其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应迅速研发在役考核数据采集处理软件,重点解决不同介质数据的采集,不同类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同时加快虚实结合的在役考核平台体系建设。
三是推进在役考核常态化进行,装备在役考核根据装备类型不同,其考核周期不尽相同,部队装备数量种类繁杂,必须要将在役考核纳入日常工作中,统筹协调,尽快出台装备在役考核常态化实施细则。

4 结束语

陆军主战装备在役考核对于保障陆军主战装备建设健康发展,促进装备战斗力的形成与保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役考核是摸清陆军现役主战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底数的重要手段,为装备研发、升级换代和有针对性的编配提供支撑。对于当前陆军主战装备在役考核指标体系构建难、指标赋权难等问题,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方法,综合指标特性选用优序图法进行指标体系构建,为改善优序图法评价中的主观性大、专家判断值分歧考虑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改进咨询方式与引入分歧度概念进行指标权重的赋权,通过对一级指标进行的对比分析认为该思路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进而对指标体系进行判断赋权,得出主战装备在役考核评价模型,为研究装备在役考核提供方法与思路。
[1]
孟庆均, 曹玉坤, 张宏江, 等. 装备在役考核的内涵与工作方法[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7, 31(5):18-22.

[2]
孟庆均, 郭齐胜, 曹玉坤, 等. 装备在役考核评估指标体系[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8, 32(1):18-24.

[3]
彭文成, 张超. 指控分系统在役考核作战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12):132-134.

[4]
黄东基, 罗宏, 周泉. 装备在役考核问题探析[J]. 火箭军指挥学院学报, 2017, 34(4):33-35.

[5]
张超, 彭文成, 闫耀东, 等.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指控分系统在役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8, 39(6):94-98.

[6]
郑祥, 刘小方. 导弹装备在役考核组织管理问题研究[J]. 长缨, 2019(5):59-61.

[7]
杨立健. 关于在役考核的思考[J]. 海军装备维修, 2017(9):22-23.

[8]
刘党辉. 卫星在役考核相关问题研究[J]. 国防科技, 2017, 38(6):46-51.

[9]
范丽敏, 张鸿鑫, 邓丽金, 等. 优序图法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体系的应用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35):221-224,235.

[10]
李雪, 周谊霞, 李海洋, 等. 基于德尔菲法和优序图法构建血液透析中心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J]. 华西医学, 2019, 34(7):783-789.

[11]
冯佳晨, 韩维, 王栋, 等. 一种基于Precedence-chart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方法[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8, 43(2):82-85,90.

[12]
安进, 徐廷学, 曾翔, 等. 组合赋权下的装备质量状态信息融合评估方法[J]. 控制与决策, 2018, 33(9):1693-1698.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