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刊     军事装备类重点期刊
工程实践

敏捷组态的常规飞行器指挥决策系统架构设计

  • 黄蓓 ,
  • 朱黔 ,
  • 马骏
展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76

黄 蓓(1986—),女,四川成都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体系作战与任务规划。

朱 黔(1988—),男,博士,高级工程师。

Copy editor: 胡前进

收稿日期: 2020-05-11

  要求修回日期: 2020-06-17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5-07

版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Architecture Design of Maneuverable Command and Decision System for Conventional Aircraft

  • HUANG Bei ,
  • ZHU Qian ,
  • MA Jun
Expand
  •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76, China

Received date: 2020-05-11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6-17

  Online published: 2022-05-07

Copyright

Copyright reserved © 2022

摘要

针对以常规飞行器为中心节点的作战体系,基于敏捷组态的协同概念,创新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布式指挥决策系统架构总体设计方法。建立决策方法库、知识库与服务化算法模型,以信息云实现资源与知识共享。通过功能服务的模块化灵活组合,实现任务驱动的指挥决策方案快速形成。通过指挥控制网络,动态链接模块化体系要素单元,实现体系的自同步、自组织、自适应效果,支撑从态势、任务、方案到实施的一体化指挥决策能力形成。

本文引用格式

黄蓓 , 朱黔 , 马骏 . 敏捷组态的常规飞行器指挥决策系统架构设计[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0 , 42(5) : 80 -84 .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20.05.0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aneuverable configur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of adaptive distributed command and decision system for the combat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aircraft as the center node. The decision method library, knowledge base and algorithm model are established to share resource and knowledge with information cloud. Efficient formation of mission driven command and decision scheme is formed by maneuverable combination of functional modules. Dynamically link of modular element in the system through command and control network to achieve self-coordinating, self-organization and self-adaptive effect of th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integrated command and decision-making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from situation and mission to scheme and implementation.

随着战争形态变革,对常规飞行器的发展提出了信息化、智能化、实战化的作战应用需求。常规飞行器需在体系对抗条件下,实现模块化编组、精确化筹划、灵巧化指挥,结构严整的对抗模式已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复杂战场态势,难以达成指挥控制的灵活高效性和作战效能的精准性[1]。指挥决策作为作战体系的核心大脑,在实时动态的战场对抗态势下,需以“动、快、精、准”的应用模式,提升体系整体联动能力和高效响应能力。因此,本文针对以常规飞行器作为中心节点的作战体系,基于敏捷组态的协同概念,构建自适应分布式的智能化指挥决策系统。以指挥决策云实现作战资源共享与信息高效响应,通过指挥控制网络驱动模块化作战力量,达成“自同步、自组织、自适应”效果[2],形成从态势、任务、方案到作战实施的一体化作战能力。

1 一体化作战指挥概念

信息化的动态体系对抗,其最大特征在于作战体系的区域分布性、作战单元的自主性,以及单元间在整体目标驱动下的同步性。围绕实战需求提出云网化的体系概念,以基于云服务的体系架构融合各要素,形成敏捷动态的作战模块编组,通过指挥控制贯通体系内要素节点,以作战指令形式指挥控制作战进程,以实时刷新的作战数据适应战场态势的动态变化,实现指挥1张表、作战1张图,通过指控网络互联互通信息,提升飞行器在对抗条件下的自适应能力和作战网络的动态可伸缩性。
云网化的作战体系包含以下特点:
1)作战单元“质点”聚态:将作战体系内的各要素进行模块化封装,构造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单元模块,在开放式、分布化对抗环境中构建多维度的自组织、自同步、自适应协同配合机制与指挥控制网络,通过行为约束规则驱动这些作战单元模块[3,4]。作战单元被“质点化”为网格上的节点,“质点”间的关系与响应模式描述为网络上的边,灵活机动、动态聚合,并具备弹性以适应态势与任务的变化。
2)信息动态驱动响应:基于对战场态势的感知与理解,开展态势研判并建立其与任务的关联关系。通过各指挥层级之间高效的网络通信关系以及云资源管理,构建多级贯联的信息库,实现信息同步、认知构建、决策分析、行动执行控制。通过各作战要素间的信息共享,支撑对态势和任务的迅速响应,作战指挥闭环联动。
3)协同自适应:围绕目标特性图、决策知识库、算法模型库等知识方法的建设,形成在认知模型基础上的群体智能协同。平时通过大量分析计算丰富知识库,完成技术知识的模型化与服务化,战时快速响应、智能寻优,充分支撑决策功能的实现。基于智能决策知识库和算法集,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可定制的流程,形成指挥决策的自适应能力。
定义分布式作战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三类:使命任务、作战单元和信息网络。使命任务是作战体系形成的驱动条件和方向;作战单元模块属于分布的作战资源,是能够独立运作的模块化力量单元,也是能够按需协同组合的功能包及组件;信息网络是包括所有信息通信采集、处理、共享等基础平台和信息传播的物理环境[5]
图1所示,在三类基本要素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实现体系的功能与目标。这些关系包括:使命分解得到作战单元可执行的任务,存在任务间的序列关系;任务到作战单元间的分配关系;作战单元在执行任务上的协作关系;作战单元间的指挥与控制关系;任务间的信息流;作战单元间的信息拓扑结构。三类要素和六种关系决定了作战体系的组成与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系的效能。在此拓扑关系中,以指控决策联结各作战单元,当单元间的协作关系为直接协作时,表示为作战单元在同一指控群内,而间接的协作关系表示为协同的作战单元属于不同指控群的集合[6,7]
图1 作战体系要素映射关系

2 云网化的指挥决策体系架构设计

2.1 云网化的指挥控制关系

作战单元模块按动态作战进程中感知、决策、行动的关键步骤,可抽象为三类作战单元集合,即感知单元、决策单元、执行单元,通过决策单元开展任务与感知等信息的分选识别,形成决策方案,输出到执行单元[4,5,6],如图2所示。将各作战单元模型化为节点,节点间通过信息网、火力链、指控网等多重自组织动态网络建立协同关系,并用节点之间的有向连接实现指控、探测、协同和交战关系,通过网络拓扑表达节点间的耦合规则和信息交互关系。以包含目标的使命任务为输入,将分散的资源灵活地聚焦于一个(或多个)使命任务下。以指挥决策系统为核心控制节点,整合调度各单元节点并驱动网络,实现作战资源的高效融合、结构功能的内在耦合以及体系效能的精确释放。
图2 云网化指挥控制驱动关系

2.2 指挥决策体系逻辑架构

在云网化的体系模型下,建立指挥决策体系的逻辑架构,通过指挥决策驱动作战网络,推动作战进程,如图3所示。
图3 云网化的指挥决策逻辑架构
将指挥决策节点作为核心中枢,综合集成作战单元模块集群,生成决策方案,驱动执行指挥控制[8,9]。具体如下:
1)使命任务以作战意图与任务指令的形式作为输入。
2)感知单元集合形成态势信息、情报信息、装备信息等信息要素。
3)指挥决策系统基于云网化的信息资源与决策知识,完成态势认知与规划决策,形成适应动态战场的决策方案计划,并可实时调整。
4)指挥决策功能服务化设计,围绕信息流、指控流、火力流,通过功能服务的模块化灵活组合,实现任务驱动的指挥决策方案快速形成。
5)建立决策知识库,包含规则策略、算法模型、成果方案库、作战数据库等,以资源池与信息云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为指挥决策提供方法经验的积累。
6)将作战体系节点单元质点化,并以决策方案计划为输入聚合构成执行单元集合,并依据战场态势情况完成自主匹配及协调,驱动执行作战。
7)指挥决策网络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通过“输入-决策-输出“的迭代,分析掌握响应规则,并根据响应规则更新输入,解算输出。

2.3 指挥决策体系物理架构

由功能逻辑引申出物理架构,采用“平台+APP”的开放式架构,建立由信息资源和信息通信网络支撑的
装备子体系、指挥控制子体系,以及作战指控层级关系,如图4所示[10]
图4 云网化的指挥决策逻辑架构
1)通过战场信息云、装备模型库、知识资源池在多级部署的指挥控制平台下综合集成作战能力,作战意图直观量化,信息逐级细化,实现整个作战指挥体系的灵活组态与横向融合。
2)在装备层,各种侦察、打击要素可按需要布局,装备在体系框架下通过云端互联互通,强化态势动态响应能力。同时,根据不同作战使命任务,指挥决策中枢可组合侦察、打击、保障等不同作战要素,重构体系网络[11]
3)各种局部体系网络按照协议、标准相互连接,体系要素、资源按需接入网络,体系架构具备较强的伸缩能力并向下兼容。体系网络适度受损后,可以像侦察与打击装备一样,由同构装备补位、运行。

3 指挥决策功能服务化设计

针对常规飞行器作战需求,以“平台框架+功能服务”的货架式理念设计指挥决策系统核心件,如图5所示,形成通用平台框架及功能服务模块仓库,在任务流程驱动下实现具体的指挥决策工作。建立决策方法库、知识库与服务化算法模型;通过功能服务的模块化灵活组合,实现任务驱动的指挥决策方案快速形成。平台贯通,多领域协同一体筹划,作战方案快速成型;灵活组态,功能模块插件式组装,有效提升系统集成效率;接口标准,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数据库多维分级分层管理。
图5 决策核心件服务化设计

3.1 平台框架

1)依托基础框架承载服务应用,通过框架调用资源与数据,基于云技术实现大数据资源池管理,系统平台和服务组件保持良好的一致性状态。
2)以智能客户端作为系统门户,将任务目标与决策方案有机结合,在多级之间建立通信关系,不同部署方式下的功能组件可实现动态互补。
3)由基础框架提供服务中间件、数据中间件、态势中间件,实现基于服务的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和态势集成,解决异构功能服务的接口一致性问题。
4)建立功能组件集,以服务形式加载,即插即用,通过综合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支持模块组件的集成、管控和配置;通过服务组件编辑器,实现组件集合的更新,实现服务组件二次开发及系统功能的扩充。

3.2 功能服务

1)以决策知识库作为决策功能服务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依据,包含大数据知识库和决策功能服务集,以信息云实现资源与知识共享。
2)构建涵盖信息资源库、规则知识库、算法模型库、决策方法库、方案成果库、范例库等大数据知识体系[12],决策功能服务集包含服务化的算法模型,以业务模块组件的形式构成应用仓库。
3)功能服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降低模块间的耦合交联关系,利用基础框架提供的中间件功能解决异构应用的接口一致性问题,实现按需灵活调配组合。
4)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智能方法,在决策知识的认知与模型化基础上,积累方案成果数据,自主学习进化修正算法模型,实现功能服务的技术升级。

3.3 云资源共享

1)通过云资源管理构建多级贯联的数据层,信息层次区分、同步刷新、逐级细化,实现作战要素信息共享,支撑对态势和分配任务的迅速反应,指挥决策闭环联动。
2)建立数据仓库和元数据管理体系,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互联互通;采用“数据中心+数据分中心+数据端”的方式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数据管理功能。
3)知识资源库平战结合,平时开展规划方案的积累与学习,丰富要素模型,充分检验方案成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储备技术方案;战时依据任务要求,迅速从态势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加快认知速度,基于知识库自适应生成打击方案,实现方案的精准寻优。

3.4 流程动态组合

1)以决策知识库和功能服务集为支撑,围绕方案计划和指挥行动两条主线,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可定制的规划流程形态,将功能服务模块有机关联组合,充分支撑不同任务目标下决策功能的实现。
2)统一态势认知信息,实现不同层级的指挥人员在一幅态势数字图上,完成全部方案筹划,动态精准地执行任务可行性检验,大幅提升作战决策和方案制定的敏捷性。
3)作战方案以指令的形式,通过指挥网络自动转换作战数据实现传递,提高成果分发效率。通过指挥通信节点,实现行动进程的自动采集与监控,对作战行动、重要参数实时全面掌握,态势与装备信息实时在线更新,提高指控效率。

4 结束语

面向复杂对抗态势的常规飞行器指挥决策系统设计,适应了信息化需求,升级优化了传统的指挥流程,引入智能化方法,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促进指挥控制系统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成为常规飞行器效能发挥的关键。本文提出的方法融合联结各体系要素,形成敏捷动态的作战模块化编组,提升常规飞行器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一体化指挥控制。基于云服务的指挥决策架构,以“平台框架+功能服务”的货架式设计理念,多维度建立大数据分层体系和知识模型资源池,最大限度地缩短“认知—决策—行动”的时间,实现灵巧化指挥。功能服务插件式灵活组态,有效提升系统集成效率,将目标任务与决策方案无缝衔接,指挥系统与飞行器平台深度融合,要素信息共享、指挥闭环联动,提升精确筹划能力,解决态势动态变化条件下的指挥决策难题。
[1]
童雄辉. 美国未来全球快速精确打击体系预测分析[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8(5):57-61.

[2]
黄广连, 阳东升, 张维明, 等. 分布式作战体系的描述[J]. 舰船电子工程, 2007, 27(5):3-6.

[3]
蒋琪, 申超, 张冬青. 认知/动态与分布式作战对导弹武器装备发展影响研究[J]. 战术导弹技术, 2016(3):1-6.

[4]
肖志斌, 何冉, 赵超. “量子云”作战体系概念要素构建研究[J].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17, 3(2):160-164.

[5]
龙真真, 张策, 王维平. 基于复杂网络的作战网络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0, 35(8):8-12.

[6]
刘鹏, 戴锋, 闫坤. 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作战”体系模型与仿真[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6, 38(6):6-11.

[7]
苏辛, 张雪松. 面向任务的网络化作战体系优化模型[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7, 42(9):34-37.

[8]
张晓海, 操新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军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8, 40(2):1-7.

[9]
王青, 祝世虎, 董朝阳, 等. 自学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8(4):924-926.

[10]
刘成刚, 王永刚, 刚建勋, 等.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建模与分析[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8, 40(2):8-14.

[11]
叶欣, 马威, 何乾坤, 等. 导弹平台在分布式自主作战领域的技术分析[J]. 飞航导弹, 2017(12):22-25.

[12]
张永亮, 赵广超, 陈希亮, 等. 基于知识的指控系统智能决策关键技术研究[J]. 微型机与应用, 2017, 36(2):56-59.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