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火力打击力量,火炮对战争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现存大部分火炮采用非制导炮弹,精度较差,需要进行火控修正
[2]。利用雷达探测数据,求弹道起点或落点位置称为弹道外推。弹道外推算法是火控计算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提高弹道外推算法的精度,可提高火控精度,有利于发挥火炮的威力
[3]。
早期的弹道外推算法大多采用多项式近似弹道曲线,而后逐渐发展到使用弹道模型或者一些机器学习诸如支持向量机等技术
[4]。由于火炮发射的特殊性,膛内弹载环境高温、高压、高动态、高过载、高速旋转,导致传感器抵抗在火炮身管中运动的弹丸高过载作用的能力差,加上成本的影响,较少在非制导弹丸上安装角度传感器,常采用雷达测量弹丸出炮口后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代入弹道算法后外推,从而进行火控计算。现有的传统弹道外推算法
[5⇓⇓⇓⇓⇓⇓⇓⇓⇓⇓⇓-17]大多使用各种滤波(卡尔曼,粒子)或平滑算法(最小二乘)处理雷达测量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后,直接代入质点弹道方程计算落点,然而质点方程无法描述起始扰动的角运动对弹道外推以及对射击精度、落点散布的影响,在长距离大射角情况下可能造成较大外推误差,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使弹道外推算法有较大的提高,并考虑各种随机因素对精度的射击修正,必须采用更精确的数学模型(如六自由度弹道方程)。计算机的高度发展已为采用更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弹道外推提供了方便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现有的传统弹道外推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某弹为例,从六自由度弹道方程入手,对只有位置坐标数据的雷达弹道测试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相邻测试点的弹道连续性,提出使用遗传算法辨识弹丸的实时姿态角,取末端时刻弹丸的“位置速度数据”和“角度角速度辨识数据”为六自由度弹道计算初始值,外推弹道落点。仿真和试验的外推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方法具有普适性,可推广于其他弹丸的四自由度或五自由度的弹道模型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