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随队支援干扰效果和兵力选择的主要因素有:1)突击编队的规模大小。通常情况下,随队支援干扰的干扰能量需要从敌雷达的主瓣进入,才能达到预期的干扰效果,因此要求干扰飞机与突击飞机密集编队,相互间距在数十米或百米之间,达成在敌雷达同一分辨单元内,以取得最佳的掩护效果。因此突击编队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其合成的RCS和输出信号特性,RCS越大,所需的干扰功率越大
[7]。2)干扰机的战术/技术性能。随队支援干扰飞机所挂载的干扰吊舱,其干扰功率大小、频率覆盖范围大小及频率跟踪实时性、对目标的侦察定位精度高低、是否具备多目标干扰能力、干扰样式是否先进等,直接影响对电磁目标的干扰压制效果。3)待干扰电磁目标的性能、数量和分布情况。待干扰雷达的探测距离远近、抗干扰能力高低、组网以及部署情况等,直接影响随队支援掩护兵力的数量、挂载干扰吊舱类型以及采取的干扰样式等选择。4)突击编队的航线和高度选择。通常情况下,突击编队会选择有利于编队突防和突击的航线和高度,与突击编队同编队的随队支援干扰飞机需要在突防和突击阶段,根据战场环境、目标情况,结合航线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干扰时机、干扰样式,既达到最佳的干扰效果又要防止过早暴露进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