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刊     军事装备类重点期刊
理论研究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王凤山 ,
  • 郭子曜
展开
  • 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7

王凤山(1978—),男,江苏大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军事运筹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郭子曜(1994—),男,硕士。

Copy editor: 许韦韦

收稿日期: 2021-07-06

  修回日期: 2021-07-16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5-16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Information Assurance Efficiency of Crossing River Project

  • WANG Feng-shan ,
  • GUO Zi-yao
Expand
  • College of Field Engineering,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7, China

Received date: 2021-07-06

  Revised date: 2021-07-16

  Online published: 2022-05-16

摘要

针对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其评价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分析技术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在确定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总体思路的基础上,给出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基本方法,利用树状分析技术提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效能影响因素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系统有序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提供准则和依据。

本文引用格式

王凤山 , 郭子曜 .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 , 43(5) : 82 -86 .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21.05.01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efficiency of the crossing river project,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efficiency based on tree analysis technology is proposed. In determining the crossing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building the overall train of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the basic method of tree analysis technology is utilized to extrac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n this basis,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forming orderly system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crossing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basis.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是渡江工程保障作战效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检验渡江工程信息保障作战效能和适用性是否满足实战要求,验证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对作战体系的支撑能力[1]
渡江工程保障行动评估中的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是一个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动态过程,如何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以实现对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清晰描述和有效度量是研究的难点、重点[2],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效能评估的完整性、效能评估的适用性及效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是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设计、实施和结果评定的基础,是在方案评价和辅助决策过程中用来评估作战行动所起价值和作用的标尺,其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准则[3]。由于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构成要素复杂,影响信息保障效能发挥的因素越来越多,如战场适应性、装备机动性、抗干扰性等,使得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变得复杂和不确定,研究确立科学有效、适用性强的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指标体系,对于渡江工程作战效能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4]

1 指标体系特点及构建原则

1.1 指标体系特点

着眼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一体化特征,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系统趋于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战场信息以“数据链”的形式广泛流通于各指挥节点之间,各信息节点在链式回路中交互产生作用、机制,单个信息保障因素的动态变化对信息保障活动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联动[5]。因此,分析、考察信息保障效能影响因素应从各信息保障节点扩展至整个信息保障系统的“获取、处理、传输、分发应用”一体化信息保障活动及其联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节点间相互关系
图1中,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对效能影响要素的简单分离、提取,而应注重体现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一体化特征,既要重点描述信息保障系统的局部功能、子系统的重组与融合,又要突出对信息保障活动间的关联、单项活动对效能发挥的体现等具体要素的刻画[6],将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系统区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分发应用四个子系统,实现科学描述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系统的目的。

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面向检验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完成信息保障任务时能力发挥的有效程度,构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时要围绕信息保障任务来设计和分解,旨在通过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准确刻画出信息保障任务完成程度、发现信息保障力量遂行任务时的能力短板[7],见图2
图2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要素特征
图2中,依据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机构内部的5类要素,筛选出能够反映渡江工程信息保障要素特征的原则尺度,依据内部要素与原则尺度的对应关系,寻求能够衡量渡江工程信息保障要素与原则尺度的统一语言和共同特征,并转化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梳理、辨识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要素和特征,遵循智能化、信息化作战形式的通用性和开放性,充分反映实战化条件下的信息保障效能,将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梳理如下[8]:
1)实战化原则。要求从作战保障的需求出发,立足作战任务要求、保障目标需求、战场态势要求及信息保障装备系统的性能指标等客观条件,设计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映射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进程、目标、效能发挥等要素。
2)系统性原则。面向重要目标重点服务的保障原则,面向仿真计算和室内实验无法摸清的效能底数,评估指标体系要能够适应不同特殊情景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要素调整需要,均衡、全面地反映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作战效能。
3)灵敏性原则。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效能不是其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需要考虑各要素间相互制约和随时变化的情况,效能评估指标值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应处于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评估指标必须能准确刻画参数量值变化过程,随着子系统、因素、单元参数的不断改变而使整体效能发生相应变化。
4)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与效能评估模型在评估过程中是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的,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模型对渡江工程信息保障行动、方案进行评估是最终目的。因此,尽量确保评估指标能够通过装备配置参数、系统进程和运行日志数据等方式获取,便于定量分析和使用。
5)反馈性原则。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一切基础是信息,信息的目的是控制,而任何控制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以信息的交互机制来实现反馈与负反馈。

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2.1 整体思路

考虑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指标选取受分析者主观影响较大、指标体系与效能评估联系不紧密等因素,借鉴“武器装备作战试验”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树状分析技术的概念和研究方法[9],遵循“确定目标—提出关键环节—解析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流程,从而解决“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之间的现实矛盾。
构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应确定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目标,分析信息保障任务以及系统特性。设计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整体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评估指标体系整体设计思路
从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用户需求和渡江工程信息保障任务两个角度提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关键保障问题;通过基于树状结构性分析方法解析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支撑初步确定评估指标;利用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间的良好结构层次与相对独立关系之间的非线性依赖关系,科学解析指标关系复杂、指标层次不明等客观评估问题,系统地对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指标体系进行区分、研究[5]

2.2 确定信息保障目标

围绕渡江工程信息保障任务确定关键任务、目标,是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首要条件[10]。梳理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总目标及其子目标范围,辨识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主要使命任务、广域保障配置和局部保障重点,考虑信息保障单元、介质、装备等保障要素,准确抓住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关键保障问题[6]
集合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用户需求和信息保障任务为指标体系建立要关注的两个重点: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用户需求方面,信息保障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即内部保障要素和作战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否有效,直接体现战斗力的输出能力;信息保障任务方面,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由于其特殊性、独立性,在作战环节中具有特定的使命任务,能否在特定的作战背景下发挥其保障效能,是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把握和遵循渡江工程中信息保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目标,是构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要求[11],以此为基础提炼、概括和抽象出渡江工程任务中信息保障决策的指标特性和定量要求,为指标体系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2.3 提出关键环节

围绕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主要任务,分析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作战目标及信息保障系统特性,提取、梳理和明确信息保障的关键保障环节,为决策人员的理解和指标转化提供基础支撑。
对于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用户需求,针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呈现出零散、不成系统的特点,利用装备性能参数、系统数据特性以及其他可辨识要素来刻画;对于信息保障任务,基于多元作战任务下对应作战态势的多变性、难预测性,不同任务情景下的作战行动以及对信息保障系统的作战能力要求也不同,需要关注重点、保障核心。

2.4 解析影响因素

把握“信息保障用户需求”与“信息保障任务”目标的一致性,通过解析关键保障环节,科学、规范描述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树状分析技术来源于“还原论”,应用树状结构的分级、分类原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将复杂系统的结构分析转化为复杂对象的拓扑解析[11],利用逐级分解、高层次还原低层次的手段将整体分解研究,用部分说明整体、局部说明全局,以低层次状态刻画、映射高层次结构[5]。基于树状结构分析指标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树状结构图分析指标体系
利用树状分析技术对关键问题进行分解,自高到低分别为信息保障的信息保障目标、关键保障节点、作战效能、效能影响因素等,形成层次化清楚、逻辑清晰的树状结构。其中,关键保障环节与效能影响因素、效能指标与性能指标、性能指标与数据元两两映射、对应,以底部的数据元实现对指标体系的有效度量,其目的是解释关键保障环节中的局部现象[12]

3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3.1 选取效能评估指标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指挥控制系统是信息保障的核心,也是敌方破袭、渗透的主要对象,是敌方火力打击的重要目标。在高度信息化的战场环境下,面临敌方多维度、全方面、高强度的综合侦察、渗透、干扰和打击,以及渡场转移、撤收阶段的移动目标大、防护手段少的现象,指挥控制系统的生存和抗毁能力显得十分重要[13]
利用树状分析技术对各关键保障节点的抗毁生存能力进行分解、还原,从抽象的关键节点层次逐渐过渡到具体的数据元指标等局部细节,并对得出的数据元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抗毁生存能力指标的具体描述,具体如下。
图5中,以指挥控制系统为信息保障目标,利用树状分析技术将关键保障节点区分为行动准备阶段、部队开进阶段、渡场转移阶段等,并逐级分类效能评估指标,形成效能影响因素集。
图5 树状结构图分析指标体系

3.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对信息保障目标和关键保障节点的解析,得到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影响因素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及聚合,从而实现对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优化[14],基于此流程下建立的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图6可以看出,将通过树状分析技术选取的效能影响因素进行整合、优化,可将数量众多、含义接近、结构不清的底层评估指标转化为层次清晰的指标体系,为下一步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战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作战态势的多变性等致使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的要求高、难度大。
遵循“确定目标—提出关键环节—解析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以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为立足点,给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方法,采用树状分析技术选取效能影响因素集,并对其进行整合、优化,为合理判定各因素对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的影响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效方法。
[1]
胡庭桤. 舟桥部队作战工程保障指挥决策风险问题研究[D]. 长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2]
董浩洋, 张永亮, 齐宁.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9, 33(3):57-64.

[3]
吕惠文, 张炜, 吕耀平, 等. 基于多视角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装备学院学报, 2017, 28(3):62-66.

[4]
马宝林, 刘德胜. 作战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构建方法[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 43(2):50-56.

[5]
哈军贤, 王劲松.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6, 30(6):1-5.

[6]
刘兆鹏, 罗睿, 王强, 等. 基于功能和效应的作战能力指标体系设计[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 45(6):24-29.

[7]
丁峰, 周芳, 程文迪, 李玉萍, 等. 面向任务保障的指挥信息系统韧性能力定量化评估[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8, 9(6):13-18.

[8]
贾哲, 王锐华, 马贤明. 数据链装备作战试验评估指标体系[J].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20, 6(1):21-27.

[9]
Volk, Junges, Katoen, et al. Fast Dynamic Fault Tree Analysis by Model Checking Techniques[J]. IEEE T Ind Inform, 2018, 14(1):370-379.

DOI

[10]
许相莉, 胡晓峰. 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网络空间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框架[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4, 28(1):33-37,41.

[11]
孙建华, 唐君, 徐轩彬. 基于信息保障能力的舰载导航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8, 37(10):61-65.

[12]
Vaurio J K. Ideas and Developments in Importance Measures and Fault-tree Techniques for Reliability and Risk Analysi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7, 95(2):99-107.

DOI

[13]
施令, 杨凡德, 强立. 中段反导系统指挥控制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8, 39(2):106-110,118.

[14]
陈磊, 曹宗杰, 李松江. 某型轰炸机作战行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9, 41(6):80-86.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