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刊     军事装备类重点期刊
理论研究

SWOT-CLPV矩阵在战略博弈分析中的应用

  • 陈敏 ,
  • 黄谦 ,
  • 李坎
展开
  • 军事科学院, 北京 100091

陈 敏(1978-),男,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模与仿真。

黄 谦(1968-),男,博士研究生。

Copy editor: 许韦韦

收稿日期: 2018-09-09

  修回日期: 2018-09-17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5-16

Application of SWOT-CLPV Matrix in Strategic Game Analysis

  • CHEN Min ,
  • HUANG Qian ,
  • LI Kan
Expand
  • The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Beijing 100091, China

Received date: 2018-09-09

  Revised date: 2018-09-17

  Online published: 2022-05-16

摘要

战略博弈分析在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军事战略博弈研讨系统中使用的SWOT-CLPV矩阵分析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辅助以目标与行动关联分析,形成了从战略目标决策到战略措施行动选择的完整战略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利用SWOT-CLPV矩阵分析、思维导图和层次分析法等工具,有效提高了战略博弈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战略研究成果的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

陈敏 , 黄谦 , 李坎 . SWOT-CLPV矩阵在战略博弈分析中的应用[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9 , 41(3) : 14 -18 .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19.03.004

Abstract

Strategic game analy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major strategic issues. In this paper, the SWOT-CLPV matrix analysis model used in the military strategic game research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action is assisted to form a complete strategic analysis framework from strategic goal decision-making to strategic measures action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hink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uses SWOT-CLPV matrix analysis, mind mapping and AHP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strategic game analysis and the quality of strategic research results.

军事战略博弈分析是国防决策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可用于支持战略分析、国防能力建设决策、开发联合作战计划、作战条令及战法等论证、应对当前危机或预期危机的政策决策等[1]。随着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化联合作战和智能战争对战略博弈分析提出许多新的分析需求[2-3]。使研讨集体在博弈研讨分析中,相互启发、激发灵感,进而创造出新思想、新选项、新概念等,为战略决策提供令人信服而又切实可行的科学建议,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
SWOT-CLPV矩阵分析[4]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战略博弈分析模式,通过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综合,即“SWOT分析”,并对上述因素进行组合,进而研究其交互作用后产生的抑制性、杠杆性、问题性和脆弱性效应,即“CLPV分析”。两者结合的完整模式即SWOT-CLPV矩阵分析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通过集体作业、多方博弈和综合集成研究,把握军事活动全局复杂变量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模式。基于SWOT-CLPV分析的军事战略博弈分析是指应用分析模型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战略态势,分析策略选择,提出战略目标的博弈研讨活动。
SWOT-CLPV矩阵分析是美军战略净评估方法的一项基本模式[4-5],当前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6-7]。为了分析预测XX方军力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向,本文采取SWOT—CLPV矩阵分析方法,并辅助以目标与行动关联分析,最终达成预测XX方可能采取的战略措施。主要分为四大步骤,分别为:SWOT因素辨识、SWOT因素专家评分、SWOT因素交叉作用分析(CLPV分析)、战略行动与目标关联性分析。

1 SWOT因素辨识

SWOT分别代表了: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和T-威胁(Threats)。SWOT因素辨识,即通过分析该研究对象内部具有的各种资源以及相对应的能力,辨识其相应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该研究对象的外部环境及其能力,并指出其拥有的机遇以及所面对的威胁和挑战。综合四种因素进行合理组合,有效分析内外部有利与不利因素,帮助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8-11]
1) 优势:在问题领域中,分析对象的内部因素优于竞争对手的方面或独有的、固有的长处,比如:实力较强、装备较先进、工业潜力强等。
2) 劣势:在问题领域中,分析对象的内部因素弱于竞争对手的方面或有较大影响的弱点,比如:实力较弱,装备较落后,工业潜力弱等。
3) 机遇:外部环境中对具有战略吸引力的领域或未来发展可能带来较大战略利益,提升竞争地位的领域,如:战略利益的提升,战略环境的改善等。
4) 威胁:外部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竞争地位削弱,如:可能面临的战略危局,强势竞争对手的加入等。
在该环节中,研讨专家应用战略博弈研讨系统中的协同式研讨类型按照头脑风暴会议形式进行分析讨论。技术专家利用Mind Manager软件,分别对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SWOT因素进行辨析研判,每次辨析所使用的Mind Manager文件由系统自动生成,保存在文件服务器上,并且绑定该次协同式研讨。技术专家也可以选择将文件保存到本地进行后续研究。

2 SWOT因素专家评分

经过专家研讨完成辨析之后,系统利用技术专家整合的Mind Manager文件,根据Mind Manager文件自身的树状结构及内部的XML文件存储格式,调用接口自动查找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大节点下的所有子节点,进而生成影响因素评分调查问卷,各个子节点会直接生成为每一项SWOT因素的重要性选项,由专家对这些选项进行打分。系统会对专家打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在问卷的查看结果界面中,对各专家已填写的分值进行综合查看,其中的数据结果包括每一项因素的平均分、所有专家填写的分数以及方差,技术专家根据方差法可排除或修改一些方差值偏离比较大的专家数据。同时将数据保存入数据库,提供给交叉因素分析作为参考数据,模拟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XX军力发展SWOT因素专家评分及分析
SWOT因素 内容 平均分值 专家A 专家B 专家C 专家D 专家E 方差
优势
(S)
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 7.6 7 9 7 8 7 0.80
现行军事战略相对合理 7.4 6 8 8 7 8 0.80
战场建设基础较好 8.2 8 9 8 8 8 0.20
联合作战体制基本成型 7.0 8 8 7 6 6 1.00
军事训练水平较高 7.2 7 8 7 8 6 0.70
动员体制机制较完善 7.6 7 8 9 7 7 0.80
地理条件优势 9.0
5
9 9 9 9 0.00
劣势
(W)
战略纵深浅回旋余地小 8.5 9 8 9 8
4
0.33
军队机构臃肿,权责不清 5.4 6 7 6 4 4 1.80
武器装备对外依赖大 8.0 8 8 9 6 9 1.50
财力不足军费开支受限 7.0 7 7 7 6 8 0.50
军队理想信念错乱,缺乏战斗精神 5.4 6 7 5 5 4 1.30
后备役人数不足 5.4 5 7 8 3 4 4.30
机遇
(O)
M方战略重心东移 8.2 9 8 8 8 8 0.20
双方“外交休兵” 7.5 8 7 7
4
8 0.33
双方和平发展、构建军事安全互信 6.4 7 6 6 5 8 1.30
科技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7.2 6 7 9 7 7 1.20
威胁
(T)
M方援助充满变数 7.4 9 7 7 7 7 0.80
双方和平发展,缓解和降低军事安全需求 6.2 6 7 6 6 6 0.20
军队全面、均衡发展可能性不断缩小 7.2 7 7 8 5 9 2.20
政党恶斗影响决策效率 7.2 7 7 9 5 8 2.20
最后的SWOT因素评分取专家评分的平均值。在计算5名专家打分的方差之后,对其中具有明显分歧的打分项进行修正(主要是忽略掉明显偏离于其他专家打分的少数评分,即不进入均值计算)。如表1中斜线划掉的数值即为被修正掉的专家打分,可以看出该部分分值明显偏离于其他专家对该项因素的评分。
需要说明的是,劣势因素中“后备役人数不足”一项的专家评分分布为“5、7、8、3、4”,其方差为4.3,明显超过了我们规定的最高方差2.5(这里选取方差2.5为区分是否需要进行修正的分界线,对于超过2.5方差的专家评分进行修正。)但是从评分分布中难以直接确定是哪一个专家的评分造成了高偏差,因此对此项结果不做修正。

3 SWOT因素交叉作用分析—CLPV分析

CLPV分析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当前现实情况的方法[12]。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分析对象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S、W、O、T这四种因素相互作用,对战略成败影响很大。根据上述专家辨析出的SWOT因素,将其组合形成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CLPV因素组合矩阵
外部内部 机遇 Opportunities 威 胁
Threats
优 势
Strengths
杠杆效应
Leverage
脆弱性Vulnerabilities
劣 势
Weaknesses
抑制性Control 问题性
Problems

3.1 抑制性(C,Control)

抑制性是指因为某种劣势使得能力存在短板,机遇来了没有准备,结果丧失了机遇的抑制效应。
根据劣势(W)因素与机遇(O)因素生成“抑制性(C)”矩阵,由专家进行打分,得到如表3所示的抑制性矩阵。
表3 “抑制性”矩阵
抑制性 劣 势(W)
机遇(O) 战略纵深浅,回旋余地小 军队机构臃肿权责不清 武器装备对外依赖大 财力不足军费开支受限 理想信念错乱缺乏战斗精神 后备役人数不足
M方战略重心东移 1 1 1 4 2 1
双方“外交休兵” 1 1 1 1
双方和平发展、
构建军事安全互信
1 1 1 1 1
科技发展提供了
较好的技术基础
1 1 4 4 1
表2中的数字为认为该因素组合能够产生“抑制性”交叉作用效应的专家数,这里我们选择超过3名(含3名)专家选择的因素组合为能够产生交叉作用效应的作用点,下同。如表3所示,计有:
1) M战略重心东移+财力不足军费开支受限。
2) 科技发展提供较好技术基础+武器装备对外依赖大。
3) 科技发展提供较好的技术基础+财力不足军费开支受限。

3.2 杠杆效应(L,Leverage)

杠杆效应是指当机遇与优势充分结合时,实力得到充分发挥。比如:2007年国际能源价格飞涨,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利用大量的能源产品出口获取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国家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3.3 问题性(P,Problem)

问题性是指当劣势与威胁相叠加时,面临重大问题。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区地面交通全部中断,因我军直升机装备型号不适合高原山地地区使用,难以发挥应急机动运输作用。

3.4 脆弱性(V,Vulnerability)

脆弱性是指外部威胁降低了内部优势的竞争力,优势不再。比如:1992年海湾战争中,美军M1A1主战坦克等的激光测距、夜视、目标指示等装备在沙漠地区使用受到很大影响,作战效能难以保证,只发挥部分实力。
在专家投票辨析出各个CLPV交叉作用效应之后,将第2步对SWOT因素的评分代入CLPV分析中,求得各交叉效应的作用值。公式如下所示。
Ci(W,O)=Wj×Ok,i,j,k=1,2,…,n;
Li(W,O)=Sj×Ok,i,j,k=1,2,…,n;
Pi(W,O)=Wj×Tk,i,j,k=1,2,…,n;
Vi(W,O)=Sj×Tk,i,j,k=1,2,…,n;
即“抑制性”效应作用值等于其组成因素“劣势(W)”与“机遇(O)”评分的乘积,如:“M战略重心东移”的评分为8.2,“财力不足军费开支受限”的评分为7,则其交叉效应作用值(如果有交叉效应的话)应为8.2×7=57.4。
可将此作用值的分析意义定义为:对XX军力的影响度,以及在SWOT-CLPV分析中的优先度。根据专家选择人数,如80%(4/5)的专家选择,和作用值/优先度超过平均值两个准则分别标示交叉效应作用点。其中“两者兼有”的作用点,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在计算出所有的CLPV交叉效应作用值之后,将各类交叉作用效应值分类汇总求和,则可得出各CLPV效应作用分量,构建CLPV战略效应四边形。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由CLPV各交叉作用分量来确定,向量的长度为分量值。公式如下所示。
| C |= i = 1 nCi(W,O), i = 1,2 , , n;
| L |= i = 1 nLi(S,O), i = 1,2 , , n;
| P |= i = 1 nPi(W,T), i = 1,2 , , n;
| V |= i = 1 nVi(S,T), i = 1,2 , , n;
上述模拟数据依上式可得:抑制性=165.4,杠杆效应=169.32,问题性=426.4,脆弱性=152.64。生成CLPV战略四边形,见图1所示。
图1 CLPV战略四边形与战略向量
利用CLPV战略四边形确定其重心。从四边形所在坐标系的原点(图中三角形点)至重心(图中圆点)的向量,称为“战略向量”。“战略向量”的数学意义定义为:战略倾向所在的区间,代表了战略选择的定位。战略向量与战略倾向的对照参见表4
表4 战略向量与战略倾向的对照关系
战略向量区间 战略选择取向 战略内容
“杠杆效应”区间 进取型战略 发挥优势,积极进取
“抑制性”区间 扭转型战略 补足短板,抓住机遇
“问题性”区间 防御型战略 回避风险,消除劣势
“脆弱性”区间 灵活型战略 维护优势,不被削弱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给出相应战略措施选择。
系统根据技术专家整理后的专家评分结果,可半自动生成四份交叉因素分析问卷,分别对应“杠杆效应”、“抑制性”、“问题性”与“脆弱性”。将这些问卷发布给相应专家进行数据收集,并根据收集后的数据形成CPLV的结果矩阵,同时将矩阵中对于专家选择比重值大于系统中设置的比重值的选项进行高亮显示,让技术专家更直观地看到这些数据。技术专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比重值进行修改。最终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战略向量雷达图。

4 战略目标与行动措施的关联性分析

根据专家在头脑风暴式研讨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措施,进行关联分析,技术专家利用思维导图工具[13](Mind Manager),生成一份目标与行动分析表格,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自动生成目标权重比较值问卷,由专家进行评价打分。
将专家定性判断量化后进行综合计算,分别得出每个行动对单项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目标的贡献度。过程中技术专家可对权重值进行修正,查看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综合数据。最后通过排列优先次序将结果进行图表展现,以更直观的形式为专家分析结果提供帮助。
将上述战略目标和行动措施关联分析模型应用到具体案例当中,对其目标和行动进行关联分析,具体步骤包括:由专家提出可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行动措施;生成目标权重比较值问卷,由专家进行评价打分;将专家定性判断量化后进行综合计算,分别得出每个行动对单项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目标的贡献度;通过排列优先次序,分析预测XX方可能采取的战略措施。
根据上述模拟分析结果和形成“防御型战略”的基本要求,经过专家研讨和评分,各战略目标所占权重分别为:回避风险40%、消除劣势30%、发挥优势20%、抓住机遇10%,如图2所示。
图2 各战略目标所占权重
经过专家研讨与评分,最后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关联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关联分析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军事战略博弈研讨系统中的战略分析框架,即SWOT因素辨识、SWOT因素专家评分、SWOT因素交叉作用分析(CLPV分析)、战略行动与目标关联性分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战略分析方式,拓展了SWOT-CLPV矩阵分析在军事战略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战略博弈研讨决策的科学性和质量,对推动军事战略决策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 战略学[M].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3.

[2]
胡晓峰. 战争科学论--认识和理解战争的科学基础与思维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3]
张最良. 军事战略运筹分析方法[M].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9.

[4]
易本胜, 邢蓬宇. 美军作战净评估方法分析[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5, 29(1):18-24.

[5]
蔡承学. 兰德战略评估系统方法与推演设计建模: Rand strategy assessment system process and derivation modeling design[M].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5.

[6]
徐幸. 浅析SWOT战略分析方法在阿里巴巴中的应用[J]. 当代经济, 2017, 3(8):74-75.

[7]
王晶晶, 铁志龙. 基于SWOT分析的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研究--以兰州亚太集团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 2018, 23(1):122-125.

[8]
Phillip Pournelle. MORS Wargaming Special Meeting, 2016.10, Final Report Core[EB/OL]. 2017.01.31. http://www.mors.org/Communities/Wargaming

[9]
孙韶聪. 基于AHP-SWOT分析法的反恐情报危机决策发展战略研究[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 29(3):15-21.

[10]
聂相田, 丁一桐, 杨淇, 等. 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SWOT改进模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 48(3):279-284.

[11]
郑生钦, 左清兰, 王德芳.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J]. 项目管理技术, 2016, 14(8):46-50.

[12]
陈茂强. SWOT-CLPV理论及应用[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5, 4(12):9-13.

[13]
赵力昌, 黄谦, 蔡游飞. 思维导图方法在战略博弈研讨中的应用[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0, 24(1):39-43.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