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标体系研究思路
1.1 基于作战能力评估需求
1.2 基于作战机理
2 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表1 陆军战术通信干扰营作战能力指标体系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陆军战术通信干扰营作战能力 | 侦察测向能力 | 主要侦察频段与有效测向侦察频段 |
主要侦察区域与有效测向侦察区域 | ||
可识别信号类型与可测向信号类型 | ||
控守带宽与容许信号最短出联时间 | ||
测向定位误差 | ||
单个信号测向定位时间 | ||
干扰能力 | 干扰频率范围 | |
压制区域 | ||
可同时干扰定频信号数量 | ||
有效拦阻带宽 | ||
电磁兼容能力 | 站间最小配置距离 | |
最小配置地域 |
2.1 侦察测向能力指标
表2 可识别信号类型与可测向信号类型示意表 |
信号 类型类目 | 定频信号 | 跳频信号 | |||||||
---|---|---|---|---|---|---|---|---|---|
模拟调制 | 数字调制 | 跳速 | 组网方式 | ||||||
AM | FM | CW | 2ASK | 2FSK | 2PSK | 16QAM | |||
可识别 信号类型 | √ | √ | √ | √ | √ | √ | 300跳/秒 | 异步非正交 | |
可测向 信号类型 | √ | √ | √ | √ | √ | √ | √ | 200跳/秒 | 异步非正交 |
2.2 干扰能力指标
2.3 电磁兼容能力指标
3 指标体系有效性验证
表3 敌超短波通信概况与我作战能力对比 |
敌XXX部队超短波通信概况 | 超短波干扰作战能力 |
---|---|
超短波通信频率范围:45-88MHz | 主要侦察频段:30-330MHz |
有效测向侦察频段:30-270MHz | |
容许信号最短出联时间10s时, 全连控守带宽:30MHz | |
部署正面:7km 部署纵深:13 km | 主要侦察区平均宽度: 5km 主要侦察区平均纵深: 22km 有效侦察测向区占比:85% |
压制区平均宽度: 6km 压制区平均纵深: 20km | |
配置地域距敌前沿:6km | |
可能同时出联定频信号最大数量:12个 | 可同时干扰定频信号数量:12个 |
可能同时出联跳频信号占用带宽之和:12MHz | 有效干扰距离≥13km+6km时, 有效拦阻带宽:5MHz |
表4 超短波干扰连站间最小配置距离 |
各站干扰站 | A型干扰站 | B型干扰站 | X型侦控站 | Y型侦控站 | Z型测向站 |
---|---|---|---|---|---|
A型干扰站 | 500m | 600m | 900m | 900m | 900m |
B型干扰站 | 700m | 1000m | 1000m | 10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