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的“任务-力量”关系描述
2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体系及需求层次划分
2.1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及其技术手段
2.2 力量需求层次的特征
2.3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的需求层次划分
3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需求情景模型设计
3.1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情景及其演化路径
3.2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需求情景结构
4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需求的情景应对
4.1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的需求情景构建
4.2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需求情景类型
4.3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需求的情景应对策略
表1 渡江工程信息保障力量需求的情景应对策略 |
情景维度 | 情景特点 | 信息保障力量策略 | |
---|---|---|---|
紧急需求型 | 作战保障力量的需求紧迫性高;保障所起的作用大;保障任务要求的专业性较强。 | 应急保障力量优先保障,集中配属其他力量。 | |
缓急程度 | 严重需求型 | 作战保障力量的紧迫性较高;在渡江工程保障任务中较重要。 | 优先度高,满足紧急需求型任务前提下,抽调组成应急保障力量前出保障。 |
一般需求型 | 需求较为缓和;所需保障力量较为充足。 | 通常任务难度较低,多由临时保障分队担任,不影响编制整体保障力量。 | |
主要作战力量 保障期 | 以伴随保障方式为主,保障主要作战方向的主要作战力量,对战场态势影响重大。 | 作战保障力量需求第一层次为专业保障人员、装备,其次为临时配属力量;专业保障力量由应急保障力量等组成。配属保障力量:各营专业保障力量、临时保障力量。 | |
时间维度 | 持续任务保障期 | 以定点保障、分段保障以及自行保障三种方式为主,是确保作战进程顺利的重要因素。 | 作战保障力量需求第一层次为基本保障力量。 |
临时任务保障期 | 以机动保障方式为主,多用于执行临时性任务,任务完成后需要迅速恢复原有保障力量。 | 作战保障力量需求第一层次为临时保障力量。 | |
山地需求型 | 地质构造复杂,对机动和保障行动影响较大,增大了保障难度。 | 情景特点增加了保障的难度,应结合具体现地特征,配置机动装备、设备等。 | |
空间维度 | 平原需求型 | 地形较好,利于保障;易于暴露保障行动及目标。 | 作战保障力量的调度可参考“成本-效益”模型,尽可能缩短机动时间。 |
远程机动型 | 远程机动时间较长,战场态势及装备完好率的变化性较大。 | 对作战保障的装备要求更高,作战保障专业化趋势明显。 | |
近程机动型 | 近程机动时间较短,利于保障任务完成。 | 合理选择路线的前提下,尽快出动作战保障力量,确保第一时间完成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