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属性权衡空间探索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许多成果。Dille
[5]对多属性权衡空间探索的动机及分析过程进行了描述;Roberts
[6]将多属性权衡空间探索方法与天基雷达系统的螺旋式开发过程相结合,提出“采办权衡空间”的概念;Ross
[7-8]等探讨了动态形式的权衡空间,并提出了时纪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稳定性;Schaffner
[9-10]等研究了可交付系统,并在数学上表述了如何进行多纪元分析,检验未来可能的海军作战组合;张旺勋
[11]等提出了基于多属性权衡空间探索方法的卫星导航系统安全防护设计方法;陶智刚
[12]等引入韧性指标,讨论C
4ISR系统的韧性体系设计方案权衡分析;袁刘鹏程
[13]等构建CRC-MATE模型,为作战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方案选择提供了新思路;舒佳康
[14]借助FDNA构建“成本-效能-韧性”三维空间,提出体系生存性权衡空间探索分析方法,提高了弹道导弹防御体系韧性;陈跃
[15]针对体系演进评价问题,提出体系功能依赖权衡空间探索方法,并应用于军事战略预警体系进行体系架构设计和体系效能评估分析;何兆伟
[16]等应用权衡空间探索及全局优化思想,完成多约束弹道初值选取及精确设计;李智飞
[17]提出基于能力的武器装备体系方案权衡空间多维多粒度探索方法,提高了体系架构组合方案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