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中,狙击手像是无形的敌人,给我方的战士、重要设施和指挥中枢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促使了反狙击武器的出现,也为狙击手定位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很早以前就意识到狙击手定位系统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研究它,并且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枪声识别可帮助狙击手识别对手使用的枪支类型,进而评判其杀伤威力;另一方面,枪声定位可辅助己方狙击手定位敌方,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
枪声识别主要使用如对数梅尔谱等特征送入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2009年,刘力维等人
[1]使用高斯混合模型对枪声信号进行分类,这是国内较早进行枪声信号识别的研究。之后,罗森林等人
[2-3]相继提出了融合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特定音频事件高精度识别方法进行枪声识别。随着硬件算力的不断提升,文献[
4]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用于枪声分类及定位,达到了不错的效果。Hrabina等
[5]提出了一种利用信号时域低级特征进行枪击识别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精度;Raponi和Ali
[6]提出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一维声信号变换为二维时频谱,通过多层CNN网络提取特征并进行枪支的种类、口径和型号分类;Ryan Lilien
[7]将迁移学习应用于枪声识别中,将14层CNN网络先经过大型声数据集预训练,再将所得模型在18种枪支、6 000个单独的枪声音频上训练,得到了78.2%的准确度。针对网络模型的优化,2022年,Li等
[8]使用知识蒸馏网络实现枪声快速识别。
传统的波达方向(Difference of Arrival,DOA)估计方法可分为三类: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估计、波束形成器的最大转向响应功率和高分辨率谱估计。广义互相关(Generalized Cross Correlation,GCC)方法是时差估计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唐娟
[9]提出了基于二次相关的时延估计方法,削弱了噪声对时延估计的影响。周卓伟
[10]提出了将二次相关时延估计与经验模态分解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估计准确率。Tofel
[11]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相关和小波分析的时延估计方法,锐化了相关函数的峰值,从而提高信号的延迟时间。Bo等
[12]采用sinc插值的分数时延估计算法,插值得到更为精确的时延值。王啸臻
[13]提出了基于相关峰精确插值的二次相关算法,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孙泽鹏等
[14]通过使用量子粒子群算法(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QPSO)优化麦克风阵列,使用广义互相关对枪声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