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把无人作战系统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关键力量。迄今为止,美军相继发表了多版无人系统或无人机路线图。2016年5月17日,美国空军发布了美国空军未来20年小型无人机路线图《2016-2036小型无人机系统发展计划》,提出在远期(未来10到20年)实现“蜂群”作战概念目标
[1-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未来10到20年,群体智能无人机系统作战将可能成为战场上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
[3-4]。
群体智能无人机系统主要由智能无人机集群和地面控制站组成。智能无人机集群是在地面站控制和支撑下,由多架无人机构成的、通过相互协同共同完成给定作战任务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不仅各架无人机具有一定个体智能,而且还具有超越个体智能的群体智能
[5⇓-7]。
群体智能无人机系统是“由构想的武器装备组成的构想作战系统”,是未来的作战系统。对于这类未来的作战系统,其作战仿真的主要目的是系统作战能力演示和作战效果验证。这一目的与技术仿真有所不同,技术仿真主要是对系统技术设计或有关算法进行验证。
对这类系统进行仿真设计,首先我们要明确系统具有哪些类别的作战能力要素,特别是明确与群体智能直接相关的关键作战能力要素,并要明确衡量这些能力水平的关键指标项。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确定系统的作战能力仿真演示需求和针对作战效果验证的仿真分析需求,以及相配套的仿真分辨率需求。上述这些需求是群体智能无人机系统作战仿真需求的关键内容,是确定其他配套需求的决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