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关概念
1.1 知识元
1.2 系统六元理论
2 军事概念模型表示方法的共性结构
2.1 模型启用的条件
表1 模型启用条件表 |
条件 | 取值范围 |
---|---|
作战单位(粒度) | 描述我方在任务范围内最小的独立作战单元 |
作战对象(粒度) | 描述敌方在任务范围内最小的独立作战单元 |
战场环境(限制因素) | 地理环境、气象水文…… |
作战目标(功能需求) | 在兵力、行动、战果等方面希望实现的目标,以及遂行任务时在数据分析、辅助决策、评估反馈等方面的功能性需求 |
2.2 模型的要素集
2.3 模型的结构
2.4 模型要素的属性状态集
表2 模型要素属性状态表 |
属性 | 状态1 | 状态2 | … | 状态j |
---|---|---|---|---|
情报数据 | 我方兵力 | 敌方兵力 | … | 地理信息 |
数据处理 | 数/质量情况 | 数/质量情况 | … | 三维地图 |
辅助决策信息分析 | 动用兵力 | 支援兵力 | … | 态势评估 |
动态推送信息 | 展开部署 | 位置分布 | … | 机动路线 |
… | … | … | … | … |
2.5 模型的运行流程
2.6 模型的转化关系集
表3 模型的转化关系表 |
转化类型 | 当前属性状态 | 目标属性状态 | |
---|---|---|---|
转化关系1 | 统计 | 地理坐标 | 兵力分布 |
转化关系2 | 匹配 | 历史案例 | 案例推荐 |
转化关系3 | 评估 | 能力指数 | 编成建议 |
…… | …… | …… | …… |
3 实例论证
3.1 基本情况
3.2 军事概念模型设计
表4 抗震救灾模型启用条件表 |
条件 | 取值范围 |
---|---|
作战单位(粒度) | 分队级救援力量a、b、c,增援力量 |
作战对象(粒度) | A地灾区 |
战场环境(限制因素) | 地处山区、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道路阻断 |
作战目标(功能需求) | 合理规划救援力量机动时间和路线,分配救援物资和器材,迅速增派支援力量,…… |
表5 抗震救灾模型要素属性状态表 |
状态1 | 状态2 | … | 状态j | |
---|---|---|---|---|
地理坐标 | a救援力量坐标 | 灾区坐标 | … | 开进坐标 |
受灾区域 | 地震影响 范围 | 处置初期灾区 动态范围 | … | 处置后灾区范围 |
器材种类 | 铁锹 | 推土机 | … | 金属切割机 |
机动路线 | a救援力量路线 | b救援力量路线 | … | d增援力量路线 |
… | … | … | … | … |
表6 抗震救灾模型的转化关系表 |
转化类型 | 当前属性状态 | 目标属性状态 | |
---|---|---|---|
转化关系1 | 统计 | 地理坐标 | 救援力量分布 |
转化关系2 | 匹配 | 历史案例 | 案例推荐 |
转化关系3 | 评估 | 能力指数 | 编成建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