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刊     军事装备类重点期刊
Military Theory

Understanding Impact Mosaic Warfare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r

  • ZHAO Xiao-kang 1, 2 ,
  • LU Hou-qing 1 ,
  • REN Jing-jing 3 ,
  • WANG Han-yang 1
Expand
  • 1. Engineer University of Army, Nanjing 210014
  • 2. Unit 31102 of PLA, Nanjing 210016
  • 3. Unit 31108 of PLA, Nanjing 210016, China

Received date: 2021-12-03

  Revised date: 2022-01-08

  Online published: 2022-10-20

Abstract

The new concept of mosaic warfare pro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world’s military pow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hanges of mosaic war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What? Why? What’s good? How to do?”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future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reaking through thinking patterns, innovating guiding theory, perfecting planning methods, innovating key technologies and basing on reality.

Cite this article

ZHAO Xiao-kang , LU Hou-qing , REN Jing-jing , WANG Han-yang . Understanding Impact Mosaic Warfare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r[J]. Command Control and Simulation, 2022 , 44(5) : 124 -128 .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22.05.022

作战概念是未来作战方式的可视化表达。长期以来,美军十分重视作战概念和作战理论的创新发展,将其视为作战体系建设的灵魂抓手,以国防战略为指引,提出、构建和推进演化联合作战概念体系。2017年,其提出了“马赛克战”作战新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关注热点。2019年9月,其发布《重塑美国军事竞争力:马赛克战》[1]研究报告,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赛克战”及相关内容,有力推动“马赛克战”概念成为各军种转型建设的重要依据,也对世界军事发展有重要影响。2020年2月,《马赛克战: 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实施决策中心战》[2]研究报告发布,指出应对中、俄等大国挑战,美国应通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决策而不是消耗对手来取得作战成功。未来,要有效应对“下一场战争”,抢占军事领域制高点,我们应突出对作战概念的研究思考。

1 深刻理解概念定义,认清特点规律

“马赛克战”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战略技术办公室(Strategic Technology Office, STO)于2017年提出的新型作战概念,是美军继空海一体战、多域战、分布式作战等作战概念之后提出的最新战争方法论[3-4],是一种可快速拼装出复杂杀伤网的作战体系,其思想来源于马赛克拼图,这种拼图通过接口简单一致、功能多样的碎片单元实现快速拼装,核心理念是将各种作战功能要素打散,利用先进的网络将其构建成一张高度分散、灵活机动、动态组合、自主协同的杀伤网,进而取得体系作战优势[5-6]。借助于这种理念,将各种传感器、通信网络、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或平台(视为马赛克碎片)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作战单元的快速拼装,形成一种具有高度弹性的自适应动态杀伤网。

1.1 分布式结构,解决“拆分”问题

分布式结构是将原有大型复杂系统拆分为若干结构简单、物理分离、功能单一的子系统,是对集成式结构的颠覆。马赛克战将分布式结构用于武器装备和力量体系,将大量功能相对单一、结构相对简单的低成本武器装备分散部署于各个地域,通过信息互通,保持其功能一体联通,既降低了系统的研制风险和费用,又提高了其战场生存率。这种分布式结构可用于单一武器装备,也可用于某个装备体系。“马赛克战”将分布式结构用于武器装备和力量体系集成,不仅带来武器装备形态变化,还将带来作战思想和作战样式的变化[7]

1.2 网络化集成,解决“重组”问题

网络化集成是指将各个平台和中心放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实现信息互联和行动同步。“马赛克战”赖以形成的分布式结构将带来武器装备数量和通信节点的剧增,大量的武器装备广泛分布于陆、海、空、天、网、电等战场,而现代战争又需要一体化联合指挥,信息传递的瞬间中断或延迟都将影响武器装备体系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作战行动失败。分散的布局、多武器平台、多信息节点、海量的数据、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都要求有一张坚不可摧的网。近年来,人工智能、5G通信和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也为网络化集成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1.3 智能化组合,解决“运行”问题

分布式结构带来了标准化功能单元和武器数量剧增,面向多域或全域作战带来了体系类型和体系规模剧增,作战节奏加快、杀伤链反应时间缩短带来了战场管理和作战指挥的难度剧增,这些都对战时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体系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作战任务改变、作战态势调整、战场环境变化,必然带来作战装备、力量和行动的海量调整,这种调整不是人力所能胜任的,必然要求系统具备自组织、自适应和自重构能力,基于海量数据、自适应算法和自主学习运行的人工智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 仔细探究变革缘由,理清来龙去脉

2.1 从历史逻辑来看

一方面美国的战争方式天生就是进攻性的。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每一场战争都是在远离其本土的海外地区,美军兵力作战一直以从美国本土投送大量兵力为基础,保持战争的主动权,获得进入和机动的自由,迫使对手跟着节奏走,其一直是战争的“带节奏者”。另一方面,美国十分重视作战概念的创新和研发。为设计并赢得每一场战争,也为了推动工业技术发展、大兴美国经济,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美国智库热衷于研究军事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创新观点,推动新概念进入作战理论、新技术进入作战实践。

2.2 从现实需求来看

一是战略重心的转变。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强势崛起,美军正在调整战略重点,从反恐怖转向大国竞争,尤其是遏制我国与俄罗斯的发展,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以达到凭借军事优势加深控制全球的战略。二是不对称优势的减弱。随着中、俄两国在人工智能、无人化装备和高超声速武器等能够带来不对称优势技术领域研究取得的成就,美军认为其高科技武器固有的不对称优势正在逐步减少,当前的兵力设计已不能满足体系化作战需要,美国国家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做出改变,可能会输掉下一场战争。

2.3 从国际环境来看

海湾战争中美国发挥出的压倒性优势,给中、俄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为其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两国通过研究美国的战争方式发展了旨在抵消美国军事优势的兵力设计。俄罗斯基于苏联的军事基础设计“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凭借其先进的军事技术构建空中优势保护伞,以支持其空中、地面和海上作战,为其全方位作战提供支撑[1]。中国利用分层次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和其他军事能力对美军实施体系破击战,意在瞄准美军数据链,扰乱信息流,攻击关键节点,使美军作战体系瓦解、作战指挥失能、作战行动瘫痪[1]

2.4 从国内发展来看

一是作战体系脆弱。美军作战体系高度依赖于集中式指挥控制和数量有限的高端平台,指挥控制过于集中,关键要素抗毁能力差,导致作战结构脆弱,无法承受体系作战的任务。二是作战成本高昂。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用兵,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但国防预算有限,各个军事部门都急需资金;现有作战平台高度集成,面向任务动态调整能力弱,持续使用高端平台,造成国防经费大量浪费。三是新武器研发周期长。新型高端武器开发与采办周期长,采购数量有限,效率低下,与之对应的技术迭代迅捷,存在装备尚未研制完毕就落伍的风险。

3 准确把握发展变化,研清制胜机理

“马赛克战”体现了去平台化、去中心化的思想,在态势感知、指挥控制、兵力生成、体系构成和技术支撑等环节均有显著变化。

3.1 增加战争迷雾,提高战场认知优势

“马赛克战”作战决策和行动的前提是快速精准地获取战场态势,增加对手获取信息的难度。战前,基于功能模块化和可靠连接,通过广域分散部署作战力量,使分散部署的传感器、指挥控制节点和武器平台等能够随时组成作战体系,并通过设置隐蔽伪装设施等方式对敌方基于视觉的各种探测手段进行欺骗,增加战场迷雾,降低对手认知的真实性。战中,快速变换作战体系结构,增加组合变化的可能性和复杂度,增加战场的迷惑性和不确定性,使对手陷入难以判断己方作战意图和战场形势的境地,并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攻击技术,对敌方智能认知系统进行攻击,使其错误识别目标、错误告警,从而降低其战场情况判断准确率。

3.2 压缩反应时间,加快作战循环速度

“马赛克战”快速指挥的关键是通过加快OODA循环速度,尽可能地压缩战场反应时间。通过编配作战杀伤网,弱化核心指挥节点和跨域指挥节点的作用,强调指挥体系向战术端放权,推动实现战术端军兵种联合作战。在“马赛克战”战争概念中,作战平台被“分解”成最小的实用功能单元,先进的数据链接和处理技术使得OODA功能整合到不同的平台上成为可能,在保持网络连通的前提下,只要能够形成闭合的OODA循环,就可以作为有效的杀伤链路。杀伤链路的构成只取决于作战任务的不同以及敌方作战能力的强弱,节点编配可根据任务内容动态增减或替换,使部队摆脱对中心节点的依赖,判断和决策节点进一步前移,加快OODA循环速度。

3.3 按需定制兵力,提升打击质量效能

“马赛克战”可根据作战任务需求和军事行动,近实时地重新排列组合作战要素形成作战体系。其可根据作战任务需求定制武器系统结构、组成及规模,确定各类打击目标的优先级,合理调配作战资源,动态智能配置侦察、打击等不同作战单元,构建打击效率最高的作战体系,从而可以实现以较少的资源取得较好的作战效果,大幅提升打击效能。此外,“马赛克战”通过融入大量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作战系统,从态势侦察、精准打击逐步拓展到网络攻防、电子对抗、多源感知、关联印证、人物跟踪、舆情分析和基础设施管控等领域,低成本的“蜂群”“蚁群”“鱼群”等作战群体消耗对手大量战斗资源,使对方难以有效应对[8]

3.4 灵活配置要素,增强体系架构弹性

“马赛克战”作战能力生成的核心是快速构建满足作战任务需要的作战体系。“马赛克战”通过功能模块化和可靠的连接技术,在极短时间内可以重新排列组合数量众多、分散部署的作战要素,构建形成不同配置和表现形式的作战体系,为指挥官提供更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手段,打乱对手的行动计划,实现其战略目标。体系中的某个作战要素或要素组合被摧毁时,体系仍能自动快速反应,形成虽功能降级但仍能互相链接、适应战场情景和需求的作战体系。同时,作战体系在完成任务后还可以解体,释放出作战要素,为下一次重构作战体系做好准备,一次作战活动中根据任务的调整变化,可能有多次作战体系“解体、重构”的过程。

3.5 形成技术优势,加大与敌武器代差

“马赛克战”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快速的先进技术应用和充足的装备供应。其概念意在破袭大国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分散关键节点,增加美军作战体系杀伤力和生存力。武器装备的不对称优势和代差一直是美国进行大国军事竞争的主要手段,马赛克战相关技术突破后,其武器装备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可促进美军装备体系快速迭代升级,组合形成新的武器系统,弥补当前大型作战平台规模不足的短板。此外,还能通过协同和组合动态生成当前大型武器系统不具备的新质作战能力,大大降低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成本、周期和难度,使对手在与美国的长期战略竞争中处于成本上升、难以跟进的不利地位。

4 科学设计未来战争,绘清战争线图

“马赛克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但一旦实现,将颠覆现有的作战模式,为战争带来又一次革命性变革。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基础,在思维认识、指导理论、筹划方法、关键技术方面寻求突破,以创新制胜未来战场。

4.1 突破固化思维,客观认识战争

思维决定视野,必须具备适合未来战争的思维水平,不能用机械化战争甚至热兵器战争的思维来看待未来战争。“马赛克战”打破了陈旧的整体化构造模式,重塑了一个崭新的拼图式集成方式,将传统的杀伤链织成了一张杀伤网,对战争带来新的冲击和革新,加速了战争形态和作战理论、方式、能力和编成等发生变革,让本来就充满未知迷雾的战场变得更不可知。在人工智能已深入军事领域的今天,如果我们认识战争的思维还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美援朝时期,认为最新的战争样式就是电视中“海湾战争”或“伊拉克战争”的样子,觉得我们已经掌握了未来战争的“制胜之匙”,躺在先辈们胜利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就会出现我军对海湾战争的进程预测和实际差之千里的情况。我们必须提升认识高度,打开理念禁锢,更新固有思维,拥抱新生事物,看到科技发展让战争的发展日新月异,认识到战争的制权争夺、制胜机理、战争形态和战斗力生成机制等已发生颠覆性改变[9],牢固树立“网络化思维”“体系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和“虚拟化思维”[10],破除经验主义、守旧主义和惯性思维,客观科学地认识战争。

4.2 创新指导理论,正确指引战争

理论指导实践,传统的作战理论已不适应未来战争发展的需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有能够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来指导。“马赛克战”理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应对大国冲突中以远程传感器和精确打击武器为基础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概念描述打破了惯性思维,具有很强的突破性,意在打赢未来战争,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近几十年来,除了乔良的“超限战”理论[11],我们对战争理论的研究更多的是诠释前人的理论和翻译国外的理论,不多的“创新”更像是名词的创造和概念的炒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10],乐此不疲地进行着“百家争鸣”,想着在军事发展史上“流传千古”。下一场战争到底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谁能率先提出新的作战概念,并以此来指导作战体系建设和能力生成,就可能打赢即将来临的战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孙子兵法》《武经七书》等经典著作留下的军事智慧和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形成的宝贵战争经验,也要跟踪现代战争演变趋势,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形成厚植于我国“沃土”,能够指导未来战争的军事理论。

4.3 完善筹划方法,科学设计战争

方法决定成败,谁能运用更科学的方法,设计出更贴近未来的战争,谁就距离胜利更近一步。“马赛克战”以分布式的作战管理取代集中式的指挥控制,指挥员可利用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根据战场态势变化情况,快速构建适合任务的作战体系;通过武器平台协同方式完成高度弹性化的自适应杀伤网,并为不同的作战单元分配任务;根据目标信息和毁伤数据对作战效果进行评估,并优化下一步作战计划,形成作战任务自适应管理,实现最优的任务规划协同[12]。战争设计是改变未来战争“游戏规则”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战略需求与作战能力生成的桥梁,是探求未来战争样式的重要途径。与美军相比,我们设计战争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近几场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来看,无论是“空地一体战”、“非接触作战”还是“网络中心战”,美军都是先设计一场战争或者一个作战理念,再在实战中不断检验、完善[6]。我们想要抢得未来战争的先机,绝不能见招拆招、疲于应付,要学会设计战争,从复杂性科学、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对称思维和非对称思维,通过概念设计和仿真推演来规划、设计、完善未来战争的样式。

4.4 革新关键技术,时刻准备战争

技术决定战术,作战概念从提出到成熟,不仅要挑战现有的思维和理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具有颠覆性的核心关键技术。“马赛克战”概念设计涵盖了“云、网、边、群”等未来智能网络体系架构[13],以先进的云端平台为基础,将美军尖端的单平台武器装备进行拆分和分散部署,依托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组网连接,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快速组合,将传统的战场杀伤链升级成分布式自适应杀伤网,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便捷的OODA循环,达成最优的作战效能,成为未来战争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网、电多维战场,物理、信息、认知、社会、生物等多重领域,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人造卫星、高超声速武器、高精度武器等多种先进技术打响,谁能在科技中领先,谁就能夺得未来战场的高地。我们必须抓住后疫情时代科技发展的机遇,以军队自主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相结合的方式,破除军工技术发展的壁垒,补齐新兴技术存在的短板,抢占高精尖技术发展的先机,这样才能从机械化战争时代的陪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跟跑到未来智能化时代的伴跑、领跑。

4.5 立足现实基础,制胜未来战争

现实引领未来,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大政方针,做到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马赛克战”是美军为了达到其战略重心由反恐怖和应对小规模局部冲突向打赢大国间战争转变,立足其当前国内所面临的指挥体系结构脆弱,国防经费预算高昂,新武器研发周期过长等问题,结合其主要作战对手的军事发展状况而提出的改革性作战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当前,我军进入改革的深水期和战略转型建设的发展期,必须看清国际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和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看到在体系架构、思维理念、法规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在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信息对抗、毁伤评估等作战环节还存在短板弱项,在作战平台组合兼容性、跨域通联性、人机协同性等领域还存在技术难题[14]。立足于我军当前机械化已基本完成,信息化稳步推进,智能化发展起步的现实状况,加快重要科技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影响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难题,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1]
Davad A D, Heather R P, Lawrence A S, et al. Restoring America’s Military Competitiveness: Mosaic Warfare[R]. Arlington,VA: The 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s Studies, 2019.

[2]
Bryan C, Dan P, Hassison S. Mosaic Warfare Exploi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nomous Systems to Implement Decision-centric Operations[R].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2020.

[3]
Magnuson S. Darpa Pushes “Mosaic Warfare” Concept[J]. National Defense, 2018, 103(780): 18-19.

[4]
Cliff D. STO Outlines Vision for “Mosaic Warfare”[J]. Microwave Journal, 2017, 60(9): 47-48.

[5]
李磊, 蒋琪, 王彤. 美国马赛克战分析[J]. 战术导弹技术, 2019(6): 108-114.

[6]
姜福涛, 黄学军. “马赛克战”浅析[J]. 航天电子对抗, 2020, 36(2):60-64.

[7]
Haystead J. DARPA’s Mosaic Warfare-moving to Address the Evermore-rapidly-paced Advances/Changes in Fielded Threat Capabilities[J]. The Journal of Electronic Defense, 2020, 43(2): 20-25.

[8]
吴明曦. 智能化战争:AI军事畅想[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20.

[9]
赵小康, 张伟. 把准智能化战争新特征[N]. 解放军报, 2021-01-07(7).

[10]
胡晓峰. 战争科学论——认识和理解战争的科学基础和思维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11]
乔良, 王湘穗. 超限战与反超限战[M]. 北京: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

[12]
郭建国, 周敏, 郭宗易, 等. “马赛克战”下的协同作战技术[J]. 航空兵器, 2021, 28(1):1-5.

[13]
李强, 王飞跃. 马赛克战概念分析和未来陆战场网信体系及其智能对抗研究[J].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20, 6(2): 87-93.

[14]
赵仁星, 王玲, 冯明月, 等. “马赛克战”作战概念构想及对策分析[J]. 空天防御, 2021, 4(3): 48-54.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