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导弹武器系统要取得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强对抗是未来战争的显著特征,因此,在制导控制技术非常成熟的当下,抗干扰设计是制导系统设计的核心
[1]。对于不同制导体制的制导系统,会有相应的对抗干扰手段,如红外制导体制的导弹工作原理是根据热辐射分布情况实现目标的自主搜索、捕获、识别和跟踪
[2],满足抗红外干扰性能,准确探测目标和背景间微小的辐射是其总体性能的核心指标,也是提高和改善武器系统性能的重要保证
[3]。因此,通过不同抗干扰程度的实弹飞行试验,测试评估红外抗干扰措施有效性,是红外制导体制导弹试验的重要内容
[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试验中包含导弹抗红外干扰性能指标的考核科目,试验流程为:在无人靶机起飞后,按照预先规划的航迹和模式,以一定高度平飞至进入点、曳光管点燃点(满足红外辐射强度)后,导弹择机进行发射,此时,靶机上的红外投放装置按一定的时间延迟和投放间隔,投放红外干扰弹,在靶机周围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红外干扰源,构成抗干扰试验条件
[5]。在弹靶遭遇后,计算脱靶量,对导弹武器系统进行评估
[6]。导弹择机发射时,干扰弹的投放则是由发射车的发控系统提供导弹点火信号,启动干扰投放装置,进行干扰弹投放
[7-8]。但是,对于不同设计理念的发射系统,发控时序设计千差万别,甚至有的发射系统未设计发控信号输出接口,对于这些情况,只在导弹发射时人工触发干扰弹投放,抗干扰程度不统一,考核强度降低。并且,此种人工触发方式较为固定,只能在靶机起飞前固化在装置内,通过一次性全部投放或以固定时间间隔进行投放,当靶机起飞后发现投放模式设置有误或试验条件变化需要对投放参数进行修改时,无法进行重新加载。
为形成相对统一的试验条件,以充分验证导弹的抗干扰性能指标,本文根据干扰弹机理,结合投放具体参数,设计了一套干扰弹自动投放系统,将常见的试验方案由发控信号内部触发模式改为导弹点火信号检测触发模式,即由系统自动采集导弹点火信号,完成控制投放系统进行红外干扰弹自动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