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远距离、全天时和全天候使用的传感器,雷达在海空目标探测和监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覆盖一定的区域范围,通常将多部雷达数据组网融合处理。雷达组网的重要研究方向是阵地部署优化问题,该问题可表述为:给定多个候选阵地条件下,通过设计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采用特定优化算法求解传感器最优部署位置。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等。其中,遗传算法作为启发式搜索算法,优化目标不要求连续,且具备较强的并行性,可实现单值目标函数(或转化为单值目标)的优化求解,在组网部署优化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
杨仕明等
[1]在建立多指标加权优化目标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雷达组网部署优化研究。黄胡晟等
[2]采用类似目标函数,针对
N部雷达部署到
N个阵地进行染色体编码。刘帅等
[3]针对民航雷达组网的部署优化问题,提出采用带精英选择策略的遗传优化算法。张远等
[4]提出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雷达组网目标优化函数,并采用基于非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求解部署策略。宋佳庆
[5]、付鑫等
[6]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反导装备的部署优化问题,在目标函数定义方面与对空雷达组网探测的差别较大。
然而,上述研究均未考虑实际地形对雷达网探测的影响。由于高程对雷达的探测威力影响很大,实际部署应加以考虑。给定高程数据下,王中杰等
[7-8]利用实际部署时应考虑的多个约束条件来减少遗传算法寻优范围。潘伟等
[9]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步长的改进遗传算法求解雷达网最优部署。梅发国等
[10]在考虑一定部署约束条件下,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大规模对空雷达组网部署优化问题。针对实际的地形数据,上述文献均采用雷达地理位置进行染色体编码,并采用雷达探测盲区的地形遮挡模型。如吴强等
[11]提出基于高程数据的雷达探测盲区建模,薛宏涛等
[12]利用相邻角度相关性的转盘爬虫算法来提高对雷达盲区的建模速度。周宗伟等
[13]结合雷达垂直威力图和数字高程数据,对不同高度层上的雷达遮蔽盲区进行建模。陈超凡等
[14]提出大气折射修正下的雷达遮蔽盲区建模方法。王栋等
[15]基于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高程数据,在对大气折射修正基础上,提出了变步长对海雷达威力建模方法,该方法可减小计算量。
以上基于地形数据的威力或遮挡盲区的建模,均是将雷达探测角度和距离范围进行格点化处理后,针对每个方位上所有距离单元,计算雷达相对目标的视线上是否存在遮蔽,因而计算复杂度较高。而基于实际地形,采用遗传算法部署优化研究
[7⇓-9],均将雷达地理位置进行染色体编码,在每次迭代求解适应度函数(即优化目标函数)时,需要求解所有待部署雷达的威力模型,导致优化算法的复杂度更高。如王中杰等
[7]虽然采用综合考虑多个部署约束条件简化算法的寻优空间后,部署4部雷达仍需要小时量级的时间,因此,有必要研究针对实际地形的快速优化求解方案。
在对海探测应用场景中,雷达威力主要受视距限制,通常选择局部地形的最高点(沿海山头)作为待部署的阵地,利用该先验信息可极大减小遗传优化的求解空间,只需针对上述待部署阵地进行优化即可。具体来说,首先利用对海雷达探测威力模型,计算备选阵地在实际高程数据下的威力范围,并以阵地编号索引存储,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备用阵地进行二进制编码,再利用离线存储阵地的威力数据,求解适应度函数得到最优部署方案。该方法可灵活满足实际待部署阵地的各种现实要求,同时,可极大提升优化算法的求解效率。